送鴻舉遊江西

禪客學禪兼學文,出山初似無心雲。 從風捲舒來何處,繚繞巴山不得去。 山州古寺好閒居,讀盡龍王宮裏書。 使君灘頭揀石硯,白帝城邊尋野蔬。 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 煙波浩淼魚鳥情,東去三千三百里。 荊門峽斷無盤渦,湘平漢闊清光多。 廬山霧開見瀑布,江西月淨聞漁歌。 鍾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 與師相見便談空,想得高齋獅子吼。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禪客:指學習禪宗的人。
  • 無心雲:比喻心境如雲般自由無拘束。
  • 卷舒:形容雲的飄動。
  • 繚繞:環繞、纏繞。
  • 巴山:山名,在今四川省東部。
  • 山州:山中的州縣。
  • 龍王宮:比喻深奧的書籍。
  • 使君灘:地名,在長江邊。
  •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
  • 瞥起:突然升起。
  • 浮杯:比喻隨波逐流。
  • 煙波浩淼:形容水波廣闊無邊。
  • 荊門峽:地名,在湖北省。
  • 盤渦:旋渦。
  • 湘平漢闊:湘江平靜,漢水寬闊。
  •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
  • 鍾陵:地名,在江西省南昌市。
  • 八郡:指江西一帶的八個郡。
  • 西方社:指佛教團體。
  • 談空:討論佛教的空理。
  • 高齋:高雅的書房。
  • 獅子吼:佛教用語,比喻佛菩薩說法時的威嚴。

翻譯

禪宗學者既學禪又學文,離開山林之初,心境如同無心的雲朵。雲隨風飄動,不知來自何方,環繞在巴山之上,無法離去。在山中的古寺裏,他喜歡安靜地居住,閱讀了所有深奧的書籍。在使君灘頭挑選石硯,在白帝城邊尋找野菜。突然間,他登高望遠,心中突然升起一種衝動,想要隨着流水漂浮。煙波浩渺,魚鳥自在,向東流去三千三百里。荊門峽沒有旋渦,湘江平靜,漢水寬闊,清光滿溢。廬山霧散,可見瀑布,江西月光下,傳來漁歌。鍾陵八郡有許多名守,其中半數是西方社中的朋友。與師父相見,便討論佛教的空理,想象在高雅的書房中,聽到佛菩薩的威嚴說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禪宗學者的生活和心境變化。詩中,「無心雲」形象地表達了禪客初離山林時的超然心態,而「繚繞巴山不得去」則隱喻了他對塵世的留戀。通過描繪禪客在自然中的活動,如讀經、揀石硯、尋野蔬,詩人展現了禪客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後文中的「煙波浩淼」、「廬山霧開」等景象,進一步以壯闊的自然景觀來象徵禪客內心的豁達與追求。結尾處提到與師父的對話和想象中的「獅子吼」,則表達了禪客對佛法深奧理解的嚮往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禪宗學者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