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孟夏祗薦南郊紀獻十韻

· 鄭谷
節應清和候,郊宮事潔羞。 至誠聞上帝,明德祀圓丘。 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 就陽陳盛禮,匡國禱鴻休。 漸曉蘭迎露,微涼麥弄秋。 壽山橫紫閣,瑞靄抱皇州。 外肅通班序,中嚴錫慶優。 奏歌三酒備,表敬百神柔。 池碧將還鳳,原清再問牛。 萬方瞻輔翼,共賀贊皇猷。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祗薦(zhī jiàn):恭敬地獻上。
  • 清和:指天氣晴朗和暖。
  • 郊宮:古代帝王舉行祭祀的場所。
  • 潔羞:清潔而美好的祭品。
  • 至誠:極其真誠的心意。
  • 明德:美德,明亮的德行。
  • 圓丘:古代祭天的圓形高臺。
  • 陶匏器(táo páo qì):古代用於祭祀的陶製器皿。
  • (xīn):芳香。
  • 黍稷(shǔ jì):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常用於祭祀。
  • 就陽:面向太陽,指向陽的地方。
  • 匡國:輔佐國家。
  • 鴻休:大吉大利,美好的祝福。
  • 蘭迎露:蘭花迎接露水,形容清晨的景象。
  • 麥弄秋:麥田在秋風中搖曳。
  • 壽山:指山形如壽字,象徵長壽。
  • 紫閣:紫色的樓閣,常用來形容皇家建築。
  • 瑞靄(ruì ǎi):吉祥的雲氣。
  • 皇州:指帝都。
  • 外肅:外表莊重。
  • 通班序:指官員按照等級排列。
  • 中嚴:內部嚴整。
  • 錫慶優:賜予豐厚的慶典。
  • 奏歌:演奏歌曲。
  • 三酒:古代祭祀時用的三種酒。
  • 表敬:表達敬意。
  • 百神柔:指神靈和順。
  • 池碧:池水清澈碧綠。
  • 還鳳:鳳凰歸來,象徵吉祥。
  • 原清:平原清澈。
  • 問牛:指詢問農事,關心民生。
  • 萬方:各地,指全國各地。
  • 瞻輔翼:仰望輔佐。
  • 贊皇猷(zàn huáng yóu):讚美帝王的謀劃。

翻譯

時節正值清和的初夏,郊外的宮殿中舉行了清潔而美好的祭祀。 極其真誠的心意傳達給上帝,明亮的德行在圓丘上祭祀。 使用陶製的祭祀器皿,其芳香遠非黍稷所能比擬。 面向太陽,陳列盛大的禮儀,爲國家祈禱大吉大利。 漸漸天亮,蘭花迎接露水,微涼的秋風吹動麥田。 壽山形狀的山峯橫亙在紫色的樓閣前,吉祥的雲氣環繞着帝都。 外表莊重,官員們按照等級排列,內部嚴整,賜予豐厚的慶典。 演奏歌曲,三種酒準備齊全,表達對神靈的敬意,神靈和順。 池水清澈碧綠,鳳凰歸來,平原清澈,再次詢問農事。 全國各地的人們仰望輔佐,共同讚美帝王的謀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唐代丞相在初夏時節舉行南郊祭祀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雅的語言,展現了祭祀的莊嚴與神聖。詩中「至誠聞上帝,明德祀圓丘」體現了對天地的敬畏和對美德的崇尚,而「瑞靄抱皇州」、「萬方瞻輔翼」則表達了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願景。整首詩既是對傳統祭祀文化的頌揚,也是對國家美好未來的祈願。

鄭谷

鄭谷

鄭谷,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 ► 327篇诗文

鄭谷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