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友路秀才赴舉

誰憐相門子,不語望秋山。 生長綺紈內,辛勤筆硯間。 榮親在名字,好學棄官班。 佇俟明年桂,高堂開笑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綺紈(qǐ wán):指華麗的衣服,這裡比喻貴族家庭。
  • 筆硯:指書寫工具,代指讀書學習。
  • 榮親:使父母感到榮耀。
  • 官班:官職的等級。
  • 佇俟(zhù sì):等待。
  • :指科擧考試中的進士及第,因唐代進士考試在鞦天,故稱“桂”。

繙譯

誰會憐憫那出身顯赫的子弟,默默無言地望著鞦天的山巒。 他生長在華麗的衣裳之中,卻在筆墨間辛勤耕耘。 爲了使父母感到榮耀,他熱愛學習,放棄了官職的追求。 靜靜等待著明年的科擧,期待高堂之上能展開歡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出身貴族的子弟,他雖然生活在富貴之中,卻勤奮學習,不爲官職所動,衹爲讓父母感到榮耀。詩中“不語望鞦山”一句,既表現了他的內歛與深沉,又暗含對未來的期待。最後兩句表達了對科擧成功的渴望,以及對家庭幸福的曏往,展現了詩人對理想與現實的深刻思考。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