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鬆

偃蓋當衢莫記年,獨含蒼翠鶴應憐。 垂陰獨向笙歌地,有韻自成風雨天。 塵□路岐分夜月,燒侵根腳起殘煙。 論功只合行人賞,銷得煩蒸古道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偃蓋:形容松樹枝葉茂盛,如傘蓋般覆蓋。
  • 當衢:當道,指松樹位於道路旁。
  • 蒼翠:青綠色,形容松樹的枝葉。
  • 鶴應憐:傳說鶴喜歡棲息在松樹上,這裏指鶴對松樹的喜愛。
  • 垂陰:指松樹的樹蔭。
  • 笙歌地:指人們歡聚歌舞的地方。
  • 有韻:指松樹在風雨中發出的聲音。
  • 風雨天:風雨交加的日子。
  • 塵□路岐:塵土飛揚的道路分岔處。
  • 分夜月:在夜晚,月光被松樹的枝葉分割。
  • 燒侵根腳:指松樹根部受到火燒的侵襲。
  • 起殘煙:指火燒後留下的煙霧。
  • 論功只合行人賞:指松樹的功績只適合行人欣賞。
  • 銷得煩蒸:消除了旅途的悶熱和煩惱。
  • 古道邊:古老的驛道旁。

翻譯

松樹如傘蓋般茂盛,矗立在道路旁,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它那青翠的枝葉獨得鶴的喜愛。它的樹蔭獨自覆蓋着人們歡聚歌舞的地方,在風雨交加的日子裏,松樹發出有韻律的聲音。在塵土飛揚的道路分岔處,夜晚的月光被松樹的枝葉分割,而松樹的根部曾遭受火燒,留下殘煙。松樹的功績只適合行人欣賞,它消除了旅途的悶熱和煩惱,矗立在古老的驛道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棵歷經滄桑的松樹,它不僅爲行人提供了遮蔭,還在風雨中發出悅耳的聲音,爲旅途增添了一抹詩意。詩中,「偃蓋當衢」形象地描繪了松樹的茂盛,「獨含蒼翠鶴應憐」則賦予了松樹以生命和情感。後句通過對松樹在不同時間和環境下的描寫,展現了它的堅韌和美麗,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對旅途的深情寄託。

熊皦

五代時人。後唐末帝清泰間登進士第。入後晉,拜補闕,貶商州上津令。有《屠龍集》。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