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三茅道友

塵事何年解客嘲,十年容易到三茅。 長思碧洞雲窗下,曾借黃庭雪夜抄。 丹桂有心憑至論,五峯無信問深交。 杏壇仙侶應相笑,只爲浮名未肯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茅:指茅山,道教名山之一,位於江蘇省句容市。
  • 碧洞:指幽深的山洞,常用來形容道士修煉的地方。
  • 雲窗:指高處的窗戶,常用來形容道觀或山居的高遠。
  • 黃庭:道教經典《黃庭經》的簡稱,是修煉內丹的重要經典。
  • 丹桂:指道教中的仙藥,也比喻高潔的品質。
  • 五峯:指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 杏壇:指孔子講學的地方,這裏比喻儒家學派。

翻譯

塵世的紛擾何時能擺脫他人的嘲笑,十年間我輕易地來到了三茅山。 常常懷念在碧洞雲窗下的靜修時光,曾經在雪夜藉着黃庭經抄寫修煉。 我有着丹桂般高潔的心志,憑藉深奧的道論;五嶽雖無迴應,但我仍向深交問道。 杏壇上的仙侶們或許會嘲笑我,只因我還未肯拋卻那虛浮的名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道教修煉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名利的淡漠。詩中,「三茅」、「碧洞」、「雲窗」等詞語描繪了道士修煉的清幽環境,而「黃庭」則體現了詩人對道教經典的研習。後兩句通過「丹桂」與「五峯」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道教真理的追求和對世俗的無視。最後,詩人以「杏壇仙侶」的嘲笑暗示了自己對名利的超然態度,展現了道家追求心靈自由的精神境界。

熊皦

五代時人。後唐末帝清泰間登進士第。入後晉,拜補闕,貶商州上津令。有《屠龍集》。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