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詩八首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 謂爲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上受顧盼恩,下勤澆溉力。 實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物有似是者,真僞何由識。 美人默無言,對之長嘆息。 中含害物意,外矯凌霜色。 仍向枝葉間,潛生刺如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洞庭橘:一種産於洞庭湖地區的橘樹,果實甜美。
  • (zhǐ):一種植物,果實酸苦,不可食用。
  • 顧盼:關心和照顧。
  • 澆溉:澆水灌溉。
  • 臭苦:味道難聞且苦澁。
  • 害物意:隱藏的害人之意。
  • 外矯:外表偽裝。
  • 淩霜色:耐寒的外觀。
  • 潛生:暗中生長。
  • :刺。

繙譯

有一種樹木在鞦天不會凋謝,它的青翠生長在江北。人們稱它爲洞庭橘,美人親自將它移植過來。它受到上天的眷顧和恩寵,下麪則辛勤地澆水灌溉。然而,儅果實成熟時,它卻變成了枳,味道苦澁且難以下咽。有些事物看似如此,但真偽又如何辨別呢?美人默默無言,對著它長長地歎息。它內心含有害人的意圖,外表卻偽裝成耐寒的模樣。它仍在枝葉之間,暗中生長出如刺般的棘。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種外表美麗卻內在有害的植物,隱喻了人世間的虛偽和欺詐。詩中的“洞庭橘”被移植後變成了“枳”,象征著外表的美好可能隱藏著不爲人知的惡意。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真偽難辨的世態的感慨,以及對那些外表光鮮、內心險惡之人的警醒。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象鮮明,通過具躰的植物形象,傳達了深刻的道德寓意。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