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意二首
十年爲旅客,常有飢寒愁。
三年作諫官,復多屍素羞。
有酒不暇飲,有山不得遊。
豈無平生志,拘牽不自由。
一朝歸渭上,泛如不繫舟。
置心世事外,無喜亦無憂。
終日一蔬食,終年一布裘。
寒來彌懶放,數日一梳頭。
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
人心不過適,適外復何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屍素:指白吃俸祿而不盡職守。
- 拘牽:束縛,限制。
- 不繫舟:比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彌:更加。
- 適:滿足,舒適。
翻譯
十年來我一直是個漂泊的旅人,常常因爲飢餓和寒冷而憂愁。 三年的時間我擔任諫官,卻常常感到自己白吃俸祿,不盡職守而羞愧。 有酒卻無暇暢飲,有山卻無法去遊玩。 難道我沒有一生的志向嗎?只是被束縛,無法自由。 一旦回到渭水之濱,我就像一艘沒有繫纜的船一樣自由自在。 將心置於世事之外,既無喜悅也無憂愁。 整日只吃簡單的蔬菜,整年只穿一件布衣。 寒冷來臨時我更加懶散,幾天才梳一次頭。 早晨睡到自然醒纔開始起牀,夜晚小酌後便醉意朦朧地休息。 人的心不過就是追求舒適,舒適之外還有什麼可求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白居易對於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詩中,「十年爲旅客」和「三年作諫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對於官場束縛的不滿。而「歸渭上」後的生活描寫,則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平靜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真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