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橋

津橋東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詩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 柳絲嫋嫋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 報道前驅少呼喝,恐驚黃鳥不成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津橋:古代洛陽城內的一座橋。
  • 鬥亭:古代洛陽城內的一個亭子。
  • 詩思:詩的靈感或創作慾望。
  • 眉月:形容新月如眉。
  • 臉波:形容水波如女子臉上的波紋。
  • 窈娘堤:古代洛陽城內的一處堤岸,以風景秀麗著稱。
  • 嫋嫋:形容柳枝輕柔擺動的樣子。
  • 風繰:風中編織,這裏形容柳枝隨風搖曳。
  • 草縷:草的細長部分,如草尖。
  • 茸茸:形容草叢茂密柔軟的樣子。
  • 雨剪:形容雨後草尖齊整,如同被剪過一般。
  • 報道前驅:指前行的使者或先行者。
  • 呼喝:大聲呼喊。
  • 黃鳥:黃鶯,一種鳥。

翻譯

天津橋的東北方是鬥亭的西側,來到這裏讓人詩意盎然,思緒紛飛。 新月如眉,在夜晚從神女浦升起,水波如臉,春天傍着窈娘堤盪漾。 柳枝輕柔地隨風搖曳,彷彿風中編織,草尖茂密柔軟,雨後齊整如剪。 前行的使者輕聲細語,少有呼喝,唯恐驚擾了黃鶯,讓它停止了歌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天津橋及其周邊的春日景色,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寧靜。詩中「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等句,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賦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嚮往,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和諧寧靜生活的追求。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