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皇甫賓客

輕衣穩馬槐陰路,漸近東來漸少塵。 耳鬧久憎聞俗事,眼明初喜見閒人。 昔曾對作承華相,今復連爲博望賓。 始信淡交宜久遠,與君轉老轉相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輕衣:輕便的衣服。
  • 穩馬:馬步穩健。
  • 槐陰路:槐樹下的路,陰涼之處。
  • 耳鬧:耳朵被嘈雜的聲音所困擾。
  • 久憎:長時間厭惡。
  • 俗事:世俗的事務。
  • 眼明:眼睛明亮,喻指心智清醒。
  • 閒人:指無官職或不參與世俗紛擾的人。
  • 承華相:指曾在皇宮中擔任重要職務。
  • 博望賓:指在博望山(今河南省南陽市西南)的賓客,這裏泛指賓客。
  • 淡交:淡泊的交往,不涉及利益關係。
  • 轉老: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老去。

翻譯

穿着輕便的衣服,騎着穩健的馬,行走在槐樹下的陰涼路上,漸漸向東走去,塵土也漸漸少了。耳朵長時間被世俗的嘈雜所困擾,現在終於可以遠離這些煩惱,眼睛明亮地看到了那些閒適的人,心中感到歡喜。過去曾在皇宮中擔任重要職務,現在又成爲了博望山的賓客。這才相信,淡泊的交往才能長久,隨着年齡的增長,與你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詩中,「輕衣穩馬槐陰路」描繪了一種輕鬆自在的生活狀態,而「耳鬧久憎聞俗事,眼明初喜見閒人」則直接抒發了對世俗的厭惡和對閒適生活的喜愛。後兩句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強調了淡泊交往的重要性,以及隨着時間的推移,與朋友之間的感情會越來越深厚。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簡單、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真摯友情的珍視。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