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潯陽樓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閒。
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峯煙。
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
我無二人才,孰爲來其間。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陶彭澤:指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縣令,故稱。
- 韋江州:指韋應物,因其曾任江州刺史,故稱。
- 匡山: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
- 湓浦:即湓水,流經九江的一條河流。
- 爐峯:廬山的一座山峯。
翻譯
我常常喜愛陶淵明的文思高妙玄遠, 又奇怪韋應物的詩情如此清新閒適。 今天我登上這座樓,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大江清澈見底,廬山青翠倚天。 深夜裏湓浦的月光,清晨爐峯的煙霧。 清輝與靈氣,日夜滋養着詩篇。 我沒有這兩位人才的才華,爲何來到這裏? 只是因爲站在高處偶然成句,俯仰之間愧對這壯麗的江山。
賞析
這首作品是白居易在登潯陽樓時所作,通過對陶淵明和韋應物的讚美,表達了自己對兩位文學前輩的敬仰之情。詩中描繪了大江、廬山等自然景觀,展現了壯麗的江山美景,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在面對這些美景時的自愧不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白居易的文學才華和對自然美景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