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自從委順任浮沈,漸覺年多功用深。 面上減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 妻兒不問唯耽酒,冠蓋皆慵只抱琴。 長笑靈均不知命,江蘺叢畔苦悲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委順:順應自然,聽任命運。
  • 浮沈:即浮沉,指人生的起伏變化。
  • 功用:指修行或修養的效果。
  • 減除:減少,消除。
  • 是非心:對是非的執着和計較。
  • 耽酒:沉溺於飲酒。
  • 冠蓋:指官帽和車蓋,代指官職和權勢。
  • :懶散,不積極。
  • 靈均:指屈原,他的字是靈均。
  • 江蘺:一種水生植物,屈原在《離騷》中常用以自喻。
  • 悲吟:悲傷地吟詠。

翻譯

自從我順應自然,任由命運起伏, 漸漸感覺到隨着年歲的增長,我的修行效果越來越深。 臉上的憂喜之色逐漸減少,心中的對是非的執着也消散無蹤。 妻子和兒女不過問我的事,我只沉溺於飲酒, 對於官職和權勢我已懶得追求,只抱着我的琴。 我常常笑屈原不懂得命運, 他在江蘺叢中悲傷地吟詠,卻不知命運的安排。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脫態度。他通過「委順任浮沈」來表達順應自然、不強求的人生態度,通過「面上減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來描繪自己內心的平靜與超然。詩中的「妻兒不問唯耽酒,冠蓋皆慵只抱琴」進一步展現了他對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對精神追求的執着。最後,通過對屈原的評價,白居易表達了自己對命運的理解,認爲屈原雖有才華卻未能順應時勢,從而陷入悲吟之中。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白居易晚年的超脫與智慧。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