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子臺有感二首

曾家機上聞投杼,尹氏園中見掇蜂。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投杼(tóu zhù):指織佈時梭子投擲的動作,比喻謠言或訛傳。
  • 掇蜂(duō fēng):指捕捉蜜蜂,比喻無耑受牽連或誣陷。
  • 隙罅(xì xià):裂縫,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 江充:西漢時期的一個奸臣,以誣陷他人而著名。

繙譯

曾在家中的織機旁聽到梭子投擲的聲音,就像謠言一樣;在尹氏的園中看到捕捉蜜蜂的情景,就像無耑受牽連。 衹是因爲恩情中産生了裂痕,哪個人不會像江充那樣去誣陷他人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兩個生動的比喻,揭示了人與人之間因誤解和猜疑而産生的裂痕,以及這種裂痕可能導致的不幸後果。首句以“投杼”比喻謠言的傳播,次句以“掇蜂”比喻無辜受牽連。後兩句則直接點出,一旦恩情中出現裂痕,人們很容易像江充那樣去誣陷他人。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人際關系中誤解和猜疑的深刻洞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