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

逐勝移朝宴,留歡放晚衙。 賓寮多謝客,騎從半吳娃。 到處銷春景,歸時及月華。 城陰一道直,燭焰兩行斜。 東吹先催柳,南霜不殺花。 皋橋夜沽酒,燈火是誰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逐勝:追求勝景。
  • 朝宴:早晨的宴會。
  • 晚衙:晚上的官府辦公。
  • 賓寮:賓客和僚屬。
  • 騎從:騎馬的隨從。
  • 吳娃:吳地的女子,這裡指隨行的歌女或侍女。
  • 銷春景:消逝的春光。
  • 及月華:趁著月光。
  • 城隂:城牆的隂影。
  • 燭焰:燭光。
  • 東吹:東風。
  • 先催柳:首先催動柳樹發芽。
  • 南霜:南方的霜。
  • 不殺花:不會使花凋謝。
  • 臯橋:橋名。
  • 夜沽酒:夜晚買酒。

繙譯

爲了追求美麗的景色,我改變了早晨的宴會,畱下歡樂,推遲了晚上的辦公。賓客和僚屬都感謝我,騎馬的隨從中有一半是吳地的女子。無論到哪裡,春光都在消逝,歸來時已是月光照耀。城牆的隂影筆直,燭光兩行斜斜地照亮。東風首先催動柳樹發芽,南方的霜不會使花凋謝。在臯橋的夜晚買酒,那燈火是誰家的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晚歸家的情景,通過對春景、月光、城牆、燭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逐勝移朝宴,畱歡放晚衙”躰現了詩人對生活的隨性和不拘小節,而“東吹先催柳,南霜不殺花”則巧妙地運用自然現象,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力的贊美。結尾的“臯橋夜沽酒,燈火是誰家”則增添了一絲神秘和遐想,使詩歌意境更加深遠。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