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

餘杭邑客多羈貧,其間甚者蕭與殷。 天寒身上猶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塵。 江城山寺十一月,北風吹沙雪紛紛。 賓客不見綈袍惠,黎庶未沾襦褲恩。 此時太守自慚愧,重衣復衾有餘溫。 因命染人與針女,先制兩裘贈二君。 吳綿細軟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雲。 勞將詩書投贈我,如此小惠何足論。 我有大裘君未見,寬廣和暖如陽春。 此裘非繒亦非纊,裁以法度絮以仁。 刀尺鈍拙制未畢,出亦不獨裹一身。 若令在郡得五考,與君展覆杭州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餘杭邑客:指在餘杭(今杭州)的客人。
  • 羈貧:指生活貧困而漂泊無依。
  • 衣葛:穿着葛布做的衣服,葛是一種粗糙的植物纖維,常用來製作夏季衣物。
  • 甑中未拂塵:甑是古代蒸飯用的陶器,這裏指家中貧窮,連飯都吃不上。
  • 綈袍惠:綈是一種粗布,綈袍惠指給予的粗布衣服的恩惠。
  • 襦褲恩:襦褲是古代的短衣和褲子,這裏指給予的衣物恩惠。
  • 重衣復衾:指多層的衣服和被子。
  • 吳綿:指吳地產的優質綿綢。
  • 桂布:指用桂州(今廣西桂林)產的棉布。
  • 狐腋:指狐狸腋下的毛皮,因其柔軟而珍貴。
  • 繒纊:繒是絲織品,纊是細棉絮,這裏指用這些材料製成的衣物。
  • 五考:古代官員任職五年爲一考。

翻譯

在餘杭的客人中,有許多是貧困而漂泊的,其中最貧困的是蕭和殷。天寒地凍時,他們還穿着葛布衣服,日頭高照時,家中連飯都吃不上。江城山寺在十一月,北風吹沙,雪花紛紛。賓客們沒有得到粗布衣服的恩惠,百姓們也沒有得到衣物的恩惠。此時,太守感到慚愧,他有多層的衣服和被子,感到溫暖有餘。因此,他命令染工和針女,先製作兩件裘衣贈給蕭和殷。這些裘衣用吳地產的細軟綿綢和桂州產的密實棉布製成,柔軟如狐腋,潔白如雲。他們將詩書作爲禮物送給我,這樣的小恩小惠不值一提。我有一件大裘衣,你們還未見過,它寬廣而溫暖,如同春天的陽光。這件裘衣不是用絲織品或細棉絮製成的,而是按照法度裁剪,用仁愛填充。刀尺雖鈍,製作尚未完成,但它不僅僅能裹住一個人。如果能讓我在郡中任職五年,我將用這件裘衣溫暖整個杭州的人民。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貧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願意爲他們提供幫助的願望。詩中通過對蕭和殷貧困生活的描寫,展現了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白居易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即製作裘衣贈予貧困者,來體現他的仁愛之心。詩的最後,他提出了一個理想,即如果能讓他擔任太守五年,他將用他的仁政溫暖整個杭州的人民,這體現了他的政治抱負和對民生的關懷。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深厚的人文關懷和政治理想。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