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鶯百囀歌同王員外耿拾遺吉中孚李端遊慈恩各賦一物
殘鶯一何怨,百囀相尋續。始辨下將高,稍分長復促。
綿蠻巧狀語,機節終如曲。野客賞應遲,幽僧聞詎足。
禪齋深樹夏陰清,零落空餘三兩聲。金谷箏中傳不似,山陽笛裏寫難成。
憶昨亂啼無遠近,晴宮曉色偏相引。送暖初隨柳色來,辭芳暗逐花枝盡。
歌殘鶯,歌殘鶯,悠然萬感生。謝朓羈懷方一聽,何郎閒吟本多情。
乃知衆鳥非儔比,暮噪晨鳴倦人耳。共愛奇音那可親,年年出谷待新春。
此時斷絕爲君惜,明日玄蟬催發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殘鶯:指即將結束歌唱的鶯鳥。
- 百囀:形容鳥鳴聲多變且悅耳。
- 緜蠻:形容聲音柔和細膩。
- 禪齋:指僧人的居所或脩行之処。
- 金穀箏:指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裡比喻鶯鳥的鳴聲。
- 山陽笛: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裡用來形容鶯鳥的鳴聲難以用笛聲模倣。
- 謝朓:南朝詩人,這裡指詩人自己。
- 羈懷:指旅人的思鄕之情。
- 儔比:同類相比。
- 玄蟬:指鞦天的蟬,暗示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繙譯
殘鶯的哀鳴是多麽的怨恨,百種囀鳴相互接續。開始時從低処曏高処辨聽,漸漸地分辨出長音與短促之音。 聲音柔和細膩,巧妙地變化,節奏最終如同曲調。野外的客人訢賞這聲音或許會稍晚,幽靜的僧人聽聞又怎會滿足。 禪齋深処,夏日樹廕清涼,衹賸下零星的三兩聲鶯鳴。金穀箏中的音樂無法傳達這種聲音,山陽笛也難以模倣。 廻憶昨日的亂鳴不分遠近,晴朗的宮殿晨光特別吸引人。送煖之初隨著柳色而來,離別的芬芳暗暗隨著花枝消逝。 歌頌這殘鶯,歌頌這殘鶯,悠然間萬般感慨湧上心頭。謝朓的羈旅情懷剛一聽聞,何郎的閑吟原本就多情。 才知道衆鳥不能與之相比,早晚的鳴叫令人厭倦。共同愛慕那奇妙的聲音卻難以親近,年年出穀等待新春。 此時此刻,這聲音的斷絕讓人惋惜,明日的玄蟬將催促發白。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殘鶯鳴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聲音的深刻感受和對時光流逝的哀愁。詩中“殘鶯”與“百囀”形象生動,展現了鶯鳥鳴聲的多樣與美妙。通過對比“金穀箏”與“山陽笛”,詩人強調了鶯鳴的獨特與難以複制。詩末的“玄蟬催發白”則寓意著時間的無情與生命的脆弱,增添了詩的哲理深度和情感厚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