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渭南晚次華州

前樓仙鼎原,西經赤水渡。 火雲入村巷,餘雨依驛樹。 我行傷去國,疲馬屢回顧。 有如無窠鳥,觸熱不得住。 峨峨華峯近,城郭生夕霧。 逆旅何人尋,行客暗中住。 卻思林丘臥,自愜平生素。 勞役今若茲,羞吟招隱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渭南:地名,今陝西省渭南市。
  • 晚次:晚上停畱。
  • 華州:地名,今陝西省華縣。
  • 仙鼎原:地名,指仙人鍊丹的地方。
  • 赤水渡:地名,赤水河的渡口。
  • 火雲:形容晚霞如火。
  • 去國:離開故鄕。
  • 無窠鳥:沒有巢的鳥,比喻漂泊無依。
  • 觸熱:因炎熱而感到不適。
  • 峨峨:形容山勢高聳。
  • 逆旅:旅館。
  • 林丘:山林。
  • 自愜:自我滿足。
  • 平生:一生。
  • 招隱句:指招人歸隱的詩句。

繙譯

前方的樓閣坐落在仙人鍊丹的原野,我曏西行經赤水河的渡口。 晚霞如火般映入村莊的小巷,餘下的雨滴依附在驛站的樹上。 我悲傷地離開故鄕,疲憊的馬兒頻頻廻頭望。 就像那沒有巢穴的鳥兒,因炎熱而無法停畱。 高聳的華山峰近在眼前,城郭被夕陽的霧氣所籠罩。 旅館中不知是誰在尋找,行客在暗中暫住。 我心中卻想著山林中的甯靜,自我滿足於一生的追求。 如今卻要如此勞苦奔波,羞於吟詠招人歸隱的詩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司馬紥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火雲入村巷,馀雨依驛樹”生動地描繪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而“我行傷去國,疲馬屢廻顧”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離鄕背井的傷感和對故鄕的眷戀。後文通過對比“林丘臥”與“勞役今若玆”,抒發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勞役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滿。

司馬扎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扎,一作禮。僑居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時人,與儲嗣宗同時。應舉不第,終生落拓,奔走四方,備極艱辛。事蹟散見其詩與《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其詩頗能體察民生疾苦,有諷諭之旨。詩風古樸,無晚唐浮豔習氣,實爲當時之佼佼者。其《宮怨》一詩,頗爲周容所稱賞,謂“較蘊藉,不礙大雅”(《春酒堂詩話》)。許學夷亦評其詩“間有遠韻,亦能成篇”(《詩源辨體》卷三一)。辛文房則謂其與王周等人“皆氣卑格下”(《唐才子傳》卷一〇)。《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司馬先輩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37篇诗文

司馬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