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三月晦二首

隨風逐浪劇蓬萍,圓首何曾解最靈。 筆硯近來多自棄,不關妖氣暗文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午: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隨風逐浪:比喻生活漂泊不定,隨波逐流。
  • :甚,非常。
  • 蓬萍:蓬草和浮萍,比喻漂泊無定。
  • 圓首:指人的頭,這裏泛指人。
  • :懂得,明白。
  • 最靈:最聰明,最有智慧。
  • 筆硯:指文具,代指文學創作。
  • 自棄:自己放棄。
  • 妖氣:不祥之氣,這裏指不良的影響。
  • 暗文星:文星,指文學之星,即文學才能。暗,指被遮蔽,不被重視。

翻譯

生活如同隨風逐浪的蓬草和浮萍,人們何曾真正懂得最靈巧的智慧。 近來連筆硯都多被自己放棄,這並非是因爲不良氣息遮蔽了文學之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和對文學衰落的憂慮。詩中,「隨風逐浪劇蓬萍」形象地描繪了人們生活的無定和隨波逐流的狀態,而「圓首何曾解最靈」則反諷人們缺乏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後兩句「筆硯近來多自棄,不關妖氣暗文星」則直接指出了文學創作被忽視的現象,暗示了社會風氣對文學的不良影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和對文學價值的堅守。

司空圖

司空圖

唐河中虞鄉人,字表聖,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懿宗鹹通十年登進士第。盧攜知政事,召爲禮部員外郎。僖宗次鳳翔,召圖知制詔,尋拜中書舍人。昭宗龍紀初,復召拜舍人,以疾辭。乾寧中,又以戶部侍郎徵,數日乞還。隱中條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晚年爲文,尤事放達。後梁代唐,聞哀帝被殺,絕食而卒。有《二十四詩品》(有云非圖所撰)及詩集、文集。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