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泉
一爲止足限,二爲衰疾牽。
邴罷不因事,陶歸非待年。
歸來嵩洛下,閉戶何翛然。
靜掃林下地,閒疏池畔泉。
伊流狹似帶,洛石大如拳。
誰教明月下,爲我聲濺濺。
竟夕舟中坐,有時橋上眠。
何用施屏障,水竹繞牀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止足限:停止追求更多的限制。
- 衰疾牽:因衰老和疾病而受牽連。
- 邴罷:停止工作。
- 陶歸:像陶淵明那樣歸隱。
- 嵩洛:指嵩山和洛陽,這裡泛指中原地區。
- 翛然:形容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 伊流:指伊河,流經洛陽的一條河流。
- 洛石:洛陽的石頭。
- 濺濺:水聲。
- 竟夕:整夜。
- 屏障:用來遮擋的物品。
繙譯
我之所以停止追求更多,一是因爲自我設限,二是因爲衰老和疾病的影響。停止工作不是因爲別的事情,像陶淵明那樣歸隱也不是等到年老。廻到嵩山和洛陽之間,我閉門不出,生活得多麽自由自在。靜靜地打掃林下的土地,悠閑地疏通池邊的泉水。伊河狹窄得像一條帶子,洛陽的石頭大得像拳頭。是誰讓明月在夜空中,爲我發出潺潺的水聲。整夜坐在船中,有時在橋上睡覺。何必要用屏障來遮擋,水竹環繞在我的牀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白居易在嵩洛地區隱居生活的甯靜與自在。詩中,“止足限”與“衰疾牽”表達了詩人對世俗追求的放棄和對自然生活的曏往。通過“靜掃林下地,閑疏池畔泉”等句,展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享受和對自然環境的親近。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簡單生活的贊美和對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