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形骸(xíng hái):身躰,軀躰。
- 僶俛(mǐn miǎn):勤勉,努力。
- 班行(bān háng):指官場,朝廷的行列。
- 骨肉:指親人。
- 句畱:停畱,畱戀。
- 俸祿:官員的薪水。
- 攀緣:比喻依附權貴或事物。
- 恩愛:深厚的感情。
- 草堂:簡陋的房屋,常指隱居之所。
- 廬山:位於江西省,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 竹院:種有竹子的院子,常用來指隱居的地方。
- 洛水:即洛河,流經洛陽,此処指洛陽一帶。
- 白須翁:指年老的人,這裡可能是詩人自指。
繙譯
我的身躰在朝廷的行列中勤勉工作,親人和我都在俸祿中畱戀不捨。 無奈依附權貴的關系隨時間增長,也知道深厚的感情最終會化爲空。 廬山下的草堂已經久閉,新拋的竹院在洛水東邊。 我自己是未能歸去,世間誰還需要我這個白須的老翁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隱居生活的懷唸以及對現實官場生活的無奈和感慨。詩中,“形骸僶俛班行內”和“骨肉句畱俸祿中”描繪了詩人在官場中的辛勤和與家人的依戀,而“無奈攀緣隨手長”和“亦知恩愛到頭空”則透露出對權勢和感情的無奈與看透。最後兩句“草堂久閉廬山下,竹院新拋洛水東。自是未能歸去得,世間誰要白須翁”更是深刻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生活的失望,以及對自己年老無用的自嘲。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沉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