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干時:指迎合時世。
- 本心:原來的心願,初衷。
- 悟道:領悟道理,指對人生或事物的深刻理解。
- 勞形:使身體勞累。
- 郡印:郡守的印章,代指郡守的職位。
- 趁伴:追隨同伴。
- 著朝衣:穿上朝服,指上朝或擔任官職。
- 五千言:指《道德經》,因其約五千字。
- 知足:滿足於現狀,不貪求更多。
- 三百篇:指《詩經》,因其約有三百篇。
- 勸式微:勸人謙遜退讓。
- 少室: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嵩山之西峯。
- 伊水:水名,流經河南省洛陽市。
- 比君校老:與你相比,我更年長。
- 合先歸:應該先回去。
翻譯
我長久以來都在迎合時世,與自己的初衷相違背,深刻領悟道理後,才明白過去的行爲是錯誤的。我厭倦了讓身體勞累,不願再擔任郡守的職位,更不想追隨同伴穿上朝服去上朝。在《道德經》中教導我們要知足,而在《詩經》中則勸我們要謙遜退讓。在少室山邊的伊水畔,與你相比,我更年長,應該先回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迎合時世、違背初衷的行爲的反思,以及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引用《道德經》和《詩經》中的教誨,強調了知足和謙遜的重要性。最後,詩人以少室山和伊水爲背景,表達了自己與友人相比更年長,應該先歸去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對自然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