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夢得冬日晨興

漏傳初五點,雞報第三聲。 帳下從容起,窗間曨昒明。 照書燈未滅,煖酒火重生。 理曲絃歌動,先聞唱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曨昒(lóng hū):形容天色微明,朦朧不清的樣子。
  • 煖酒(nuǎn jiǔ):溫熱的酒。
  • 理曲:調整琴弦,準備彈奏。
  • 渭城:指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這裡代指送別的曲子。

繙譯

清晨,宮中的漏聲傳來第五響,雞鳴第三聲。 我從容地從帳中起身,窗外的天色朦朧微明。 照亮書桌的燈還未熄滅,溫酒的火又重新點燃。 調整琴弦,歌聲和樂聲響起,首先聽到的便是那首《渭城》的鏇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鼕日清晨的甯靜與溫馨。通過“漏傳初五點,雞報第三聲”精準地捕捉了清晨的時辰,展現了詩人的早起習慣。詩中“帳下從容起,窗間曨昒明”傳達了一種平和從容的生活態度,而“照書燈未滅,煖酒火重生”則增添了一絲溫煖和生活的情趣。結尾的“理曲弦歌動,先聞唱渭城”不僅展現了詩人的文化生活,也透露出一種淡淡的離愁別緒,使得整首詩的情感更加豐富和深沉。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