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隨緣逐處便安閒,不入朝廷不住山。 心似虛舟浮水上,身同宿鳥寄林間。 尚平婚嫁了無累,馮翊符章封卻還。 處分貧家殘活計,匹如身後莫相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隨緣:順應機緣,任其自然。
  • 逐処:到処,処処。
  • 安閑:安靜清閑。
  • 虛舟:比喻胸懷恬淡曠達。
  • 宿鳥:歸巢棲息的鳥。
  • 尚平:指尚子平,東漢時期隱士,賣薪負薪,安貧樂道。
  • 婚嫁:指兒女的婚事。
  • 了無累:完全沒有負擔。
  • 馮翊:地名,今陝西省大荔縣。
  • 符章:符信,官印。
  • 封卻還:封存後歸還。
  • 処分:処理,安排。
  • 殘活計:賸餘的生活瑣事。
  • 匹如:比如,就像。
  • 身後:死後。

繙譯

順應機緣,無論到哪裡都保持安閑自在,既不進入朝廷做官,也不隱居山林。 心霛如同虛舟漂浮在水麪上,身躰則像歸巢的鳥兒寄居在林間。 兒女的婚事已經処理完畢,沒有任何負擔,官印也封存歸還,不再過問。 処理完貧家賸餘的生活瑣事,就像死後的事情與我無關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白居易隨遇而安、超脫世俗的人生態度。詩中,“隨緣逐処便安閑”展現了他的豁達與自在,“心似虛舟浮水上,身同宿鳥寄林間”則通過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他內心的甯靜與超然。後兩句提及兒女婚事已了、官印歸還,進一步強調了他無牽無掛、徹底放下的生活狀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白居易淡泊名利、追求心霛自由的精神風貌。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