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鶴

烏鳶爭食雀爭窠,獨立池邊風雪多。 盡日蹋冰翹一足,不鳴不動意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烏鳶 (wū yuān):烏鴉和鷹。
  • 雀爭窠 (què zhēng kē):鳥兒爭奪巢穴。
  • 蹋冰 (tà bīng):踏冰,這裏指鶴在冰上行走。
  • 翹一足 (qiáo yī zú):擡起一隻腳。

翻譯

烏鴉和鷹爭食,鳥兒爭奪巢穴, 我獨自站在池邊,風雪交加。 整天踏着冰面,擡起一隻腳, 不鳴叫也不動,心中是何感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隻鶴在嚴冬中的孤獨與堅韌。詩中,「烏鳶爭食雀爭窠」描繪了其他鳥類的爭鬥,而鶴則「獨立池邊」,顯得格外超然。後兩句通過「盡日蹋冰翹一足」的形象描寫,展現了鶴在冰天雪地中的生存狀態,其「不鳴不動」的態度,反映了鶴的沉靜與堅韌,也隱喻了詩人自身在紛擾世界中的超然與堅守。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