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錢員外禁中夙興見示

窗白星漢曙,窗暖燈火餘。 坐卷朱裏幕,看封紫泥書。 窅窅鐘漏盡,曈曈霞景初。 樓臺紅照曜,松竹青扶疏。 君愛此時好,回頭特謂餘。 不知上清界,曉景復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星漢:銀河。
  • :天剛亮。
  • 朱裏幕:紅色的窗簾。
  • 紫泥書:用紫泥封緘的書信,古代帝王詔書用紫泥封口,故稱。
  • 窅窅(yǎo yǎo):形容深遠。
  • 鐘漏盡:指夜晚結束,天將亮。
  • 曈曈(tóng tóng):形容日初出漸明的樣子。
  • 霞景:朝霞。
  • 扶疏:枝葉茂盛分披的樣子。
  • 上清界:道教中指仙境。

翻譯

窗外漸漸泛白,銀河在天邊隱約可見,天色將明;窗內燈火依舊溫暖,餘光未熄。我坐在這裏捲起紅色的窗簾,看着封好的紫泥書信。深遠的鐘聲和漏聲漸漸停止,表示夜晚的結束;初升的太陽漸漸明亮,朝霞初現。樓臺在朝霞的映照下顯得紅彤彤的,松樹和竹子在晨光中顯得青翠而茂盛。你(錢員外)喜愛這清晨的美好時光,回頭特別對我說。不知道在那仙境之上,清晨的景色又會是怎樣的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的景象,通過窗內外的對比,展現了從夜晚到黎明的過渡。詩中「窗白星漢曙,窗暖燈火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表現了自然界的變遷,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後文通過對鐘聲、漏聲、朝霞、樓臺和松竹的描寫,進一步以視覺和聽覺的感受來渲染清晨的寧靜與美好。結尾的「不知上清界,曉景復何如」則帶有哲理意味,引發讀者對於仙境與現實之間差異的遐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清晨美景的欣賞以及對超凡脫俗境界的嚮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