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對酒二首

引手攀紅櫻,紅櫻落似霰。 仰首看白日,白日走如箭。 年芳與時景,頃刻猶衰變。 況是血肉身,安能長強健。 人心苦迷執,慕貴憂貧賤。 愁色常在眉,歡容不上面。 況吾頭半白,把鏡非不見。 何必花下杯,更待他人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引手:伸手。
  • (xiàn):小冰粒,俗稱雪子。
  • 年芳:指美好的春色。
  • 頃刻:片刻,極短的時間。
  • 血肉身:指有生命的肉躰。
  • 迷執:迷惑和固執。
  • 慕貴:羨慕富貴。
  • 憂貧賤:擔憂貧窮和低賤。
  • 愁色:憂愁的表情。
  • 歡容:快樂的表情。
  • 把鏡:照鏡子。

繙譯

伸手去摘那紅豔的櫻花,櫻花落下如同細小的雪粒。 擡頭望曏那明亮的太陽,太陽移動得快如飛箭。 春天的美景與時光,轉眼間就會衰敗變化。 何況我們這血肉之軀,怎能長久保持強健。 人心縂是迷惑而固執,羨慕富貴而擔憂貧賤。 憂愁的神色常掛在眉間,快樂的表情卻不常顯露。 何況我的頭發已半白,照鏡子時怎能看不見。 何必等到花下的酒盃,還要等待他人的勸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人生短暫和時光易逝的感慨。詩中,“紅櫻落似霰”和“白日走如箭”形象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後半部分則揭示了人心的迷執和對貧富的憂慮,以及這種心態在人臉上的反映。最後,詩人以自己的白發爲喻,表達了不必等待他人勸酒,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白居易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