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

嘖嘖雀引雛,稍稍筍成竹。 時物感人情,憶我故鄉曲。 故園渭水上,十載事樵牧。 手種榆柳成,陰陰覆牆屋。 兔隱豆苗肥,鳥鳴桑椹熟。 前年當此時,與爾同遊矚。 詩書課弟侄,農圃資童僕。 日暮麥登場,天晴蠶坼簇。 弄泉南澗坐,待月東亭宿。 興發飲數杯,悶來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萬里仍羈束。 井鮒思反泉,籠鶯悔出谷。 九江地卑溼,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雲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種畬田粟。 已訝殊歲時,仍嗟異風俗。 閒登郡樓望,日落江山綠。 歸雁拂鄉心,平湖斷人目。 殊方我漂泊,舊里君幽獨。 何時同一瓢,飲水心亦足。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孟夏:初夏,指農曆四月。
  • 嘖嘖:(zé zé) 形容鳥叫聲。
  • 引雛:帶領幼鳥。
  • 稍稍:漸漸。
  • 時物:時節的景物。
  • 故鄉曲:故鄉的角落。
  • 樵牧:打柴和放牧。
  • 陰陰:形容樹蔭濃密。
  • 桑椹:桑樹的果實。
  • 遊矚:遊覽觀賞。
  • :教導。
  • 農圃:農田和菜園。
  • 坼簇:蠶繭成熟,蠶開始結繭。
  • 弄泉:玩水。
  • 羈束:束縛,限制。
  • 井鮒:比喻處境艱難。
  • 反泉:回到泉水,比喻回到故土。
  • 籠鶯:籠中的黃鶯。
  • 出谷:離開山谷,比喻離開故鄉。
  • 卑溼:地勢低窪潮溼。
  • 炎燠:炎熱。
  • 瘴雲:帶有瘴氣的雲。
  • 泥秧:插秧。
  • 畬田:開墾過的田地。
  • 殊歲:不同的年份。
  • 閒登:閒暇時登高。
  • 殊方:異鄉。
  • 幽獨:孤獨。
  • 一瓢:比喻簡樸的生活。

翻譯

初夏時節,鳥兒嘖嘖地叫着帶領幼鳥,竹筍漸漸長成了竹子。這些時節的景物觸動了我的情感,讓我懷念起故鄉的角落。在渭水邊的故鄉,我曾十年如一日地打柴放牧。親手種下的榆樹和柳樹已經長大,濃密的樹蔭覆蓋着牆屋。兔子躲藏在肥美的豆苗中,鳥兒鳴叫着桑椹已經成熟。前年的這個時候,我和你一同遊覽觀賞。教導弟侄學習詩書,讓童僕照料農田和菜園。日暮時分,麥子被收割,天晴時蠶繭成熟。我在南澗玩水坐着,等待月亮升起在東亭過夜。興致來了就喝幾杯酒,悶了就下一局棋。突然有一天我們分散了,我仍然被萬里之外的束縛所困。就像井中的鮒魚渴望回到泉水,籠中的黃鶯後悔離開山谷。九江地勢低窪潮溼,四月天氣炎熱。苦雨初入梅季,瘴氣雲稍含毒。插秧在水田,用灰種在開墾過的田地。我驚訝於這不同的年份,仍然感嘆這裏的風俗差異。閒暇時我登高望遠,日落時江山一片綠。歸雁觸動了我的思鄉之情,平靜的湖水阻斷了我的視線。我在異鄉漂泊,你在舊裏孤獨。何時我們能共享一瓢水,即使飲水也心滿意足。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異鄉思念故鄉和親人的深情之作。詩中通過對初夏景物的細膩描繪,如鳥引雛、筍成竹、榆柳成蔭等,勾起了對故鄉生活的深切懷念。詩人的情感真摯,語言樸實,通過對故鄉和異鄉生活的對比,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親情的珍視。詩的結尾,詩人以「何時同一瓢,飲水心亦足」表達了對與親人團聚的深切渴望,即使生活簡樸,只要能與親人相聚,便心滿意足。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深情與韻味。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