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雜言見贈
一日日,作老翁。一年年,過春風。公心不以貴隔我,我散唯將閒伴公。
我無才能忝高秩,合是人間閒散物。公有功德在生民,何因得作自由身。
前日魏王潭上宴連夜,今日午橋池頭遊拂晨。山客硯前吟待月,野人尊前醉送春。
不敢與公閒中爭第一,亦應占得第二第三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忝 (tiǎn):謙辭,表示自己不配或不稱職。
- 高秩:高官。
- 閒散物:無所事事的人。
- 功德:善行或功績。
- 生民:百姓。
- 自由身: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
- 魏王潭: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午橋池: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山客:隱居山林的人。
- 野人:鄉野之人,指普通人。
- 尊前:在酒杯前。
翻譯
一天天,我變成了老翁。一年年,春風依舊吹過。您的公心並不因爲地位高貴而疏遠我,我閒散時只願與您相伴。 我沒有才能卻擔任了高官,本應是人間無所事事的人。您有功德於百姓,爲何不能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呢? 前日在魏王潭上連夜宴飲,今日在午橋池邊拂曉遊玩。山中的隱士在硯臺前吟詩等待月升,鄉野之人在酒杯前醉意送別春天。 我不敢與您在閒暇中爭第一,但也應該能佔據第二或第三的位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白居易對友人裴令公的深厚情誼及對閒適生活的嚮往。詩中,白居易自謙無才卻居高位,羨慕裴令公有功德於民卻不能自由自在。通過對比自己的閒散與裴令公的功德,白居易表達了對友人功德的讚賞及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詩末,白居易以幽默的口吻表示自己不敢與裴令公爭閒暇之樂的第一,但也自信能佔據第二或第三的位置,展現了兩人間親密無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