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荔枝與楊使君時聞楊使君欲種植故有落句之戲

摘來正帶凌晨露,寄去須憑下水船。 映我緋衫渾不見,對公銀印最相鮮。 香連翠葉真堪畫,紅透青籠實可憐。 聞道萬州方欲種,愁君得吃是何年。
拼音

所属合集

#荔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凌晨露:清晨的露水。
  • 下水船:順流而下的船隻。
  • 緋衫:紅色的官服。
  • 銀印:銀製的官印,象徵官職。
  • 翠葉:綠色的葉子。
  • 青籠:青色的籠子,這裏指裝荔枝的容器。
  • 萬州:地名,今重慶市萬州區。

翻譯

摘下的荔枝還帶着清晨的露水,寄送給你必須依靠順流而下的船隻。 我的紅色官服在荔枝的映襯下幾乎看不見,而你的銀製官印卻顯得格外鮮明。 荔枝的香氣與綠葉相映成趣,真是畫中才有的景緻,紅透的荔枝透過青色的籠子,實在是令人憐愛。 聽說萬州正打算種植荔枝,我憂愁的是,等到你能吃到荔枝,又將是何年何月呢?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寄贈荔枝給友人楊使君的作品,詩中不僅描述了荔枝的鮮美,還巧妙地融入了對友人的思念和調侃。詩的前兩句寫荔枝的新鮮和寄送的便捷,中間兩句通過對比自己的緋衫和對方的銀印,暗含了兩人身份的差異和友情的深厚。後兩句則以荔枝爲媒介,表達了對友人未來能否品嚐到荔枝的憂慮,同時也透露出對友人種植荔枝計劃的關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