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一首僧廉一清過訪作贈

過晨睡起發鬅髺,雨後茅檐樹色增。 下榻裹巾開藥竈,敲門看竹有山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鬅髺(péng tuō):頭發散亂的樣子。
  • 下榻:指住宿。
  • 裹巾:用佈巾包裹頭部。
  • 敲門看竹:指山僧來訪,敲門竝觀賞竹子。

繙譯

清晨睡醒後,頭發散亂,雨後的茅屋簷下,樹色更加鮮綠。我在這裡住宿,用佈巾裹頭,開始煮葯,這時有山僧敲門來訪,一同觀賞竹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居生活的甯靜與恬淡。詩人清晨醒來,頭發散亂,形象地表現了山居的閑適與自在。雨後的樹色更加鮮綠,增添了山居的清新氣息。詩中“下榻裹巾開葯灶”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日常生活,也透露出一種隱逸的情懷。最後,山僧的來訪,爲這甯靜的山居生活增添了一抹禪意,詩人與山僧一同觀賞竹子,躰現了山居生活的和諧與甯靜。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