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丘子成先生
大道未喪世,朝廟何雍容。
兩階陳玉帛,東序懸鐘鏞。
揖讓俎豆間,四海穆清風。
皇圖日鹵莽,小儒襲章縫。
前經委蔓草,弄筆誇雕蟲。
何知藿食者,六藝羅胸中。
九成明神降,三獻遠祖通。
先聖遞文質,后王更異同。
禮樂如有興,問此黃髮翁。
河圖與鳳鳥,嘆息何由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道:指大道理,大道理即大道理論,指宇宙間的道理、規律。
- 朝廟:指朝拜神明的廟宇。
- 陳玉帛:陳列着玉器和絲綢。
- 東序:東邊的庭院。
- 懸鐘鏞:掛着鍾和鏞(一種古代打擊樂器)。
- 揖讓:禮貌地行禮並讓位。
- 俎豆:古代祭祀時用的器皿。
- 穆清風:指清風明月,形容風景宜人。
- 鹵莽:指朝廷政務繁忙。
- 小儒:指學者。
- 襲章縫:繼承前人的學問。
- 委蔓草:指草木叢生。
- 誇雕蟲:指誇耀自己的才華。
- 藿食:指草木的食物。
- 六藝:古代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 羅胸:指廣泛涉獵。
- 明神:指神明。
- 三獻:指三種祭品。
- 遞文質:傳承文化傳統。
- 異同:指相異和相同。
- 黃髮翁:指年邁的學者。
- 河圖:指河圖洛書,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書。
- 鳳鳥:傳說中的神鳥。
翻譯
贈給成先生 唐時升
大道理尚未失傳,朝拜神明的廟宇何等莊嚴美麗。 陳列着玉器和絲綢,東邊的庭院掛着鍾和鏞。 彼此禮貌地行禮並讓位,四海之間風景宜人。 朝廷政務繁忙,學者們繼承前人的學問。 草木叢生,誇耀自己的才華。 誰知道草木的食物,六藝廣泛涉獵。 神明降臨,祭品傳承文化傳統。 先聖們代代相傳,後代君王有異有同。 禮樂若有興致,問問這位年邁的學者。 河圖洛書和神鳥,嘆息何時能相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社會中學者們對禮樂文化的傳承與探討,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徵意義和修辭手法,展現了作者對於文化傳統的珍視和對於未來的思考。整體氛圍莊重而典雅,寓意深遠,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