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鄧孺孝以易詮見寄賦答時舟過京口
垂髫夢入華陽洞,耳割乖龍興飛動。
茅家兄弟騎赤虯,握手胡生喚珍重。
金壇壇上鄧伯羔,謫籍何年離大茅。
三山長嘯俯六合,濯足瀛海霜空高。
點易研朱閉蓬戶,塵世浮榮瞥朝露。
韋編幾絕不肯休,恍惚羲文案頭晤。
成書寄我十萬言,言言盡抉參同詮。
丹霄擇日待衝舉,何物黃金稱大還。
還山高拄九節杖,一見初成訝神王。
傳語山中白衣相,屈指相逢大羅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垂髫 (chuí tiáo):指童年。
- 華陽洞:道教傳說中的仙境。
- 耳割乖龍:神話中的龍,此処形容詩人的夢境奇特。
- 茅家兄弟:指道教中的茅山派創始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
- 赤虯 (chì qiú):紅色的龍。
- 珍重:此処指深情的告別。
- 謫籍 (zhé jí):被貶謫的身份。
- 大茅:指茅山,道教名山之一。
- 三山:指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六郃:指天地四方,泛指整個宇宙。
- 瀛海:神話中的大海,常與仙境相連。
- 點易研硃:指研讀《易經》。
- 蓬戶:簡陋的房屋,此処指隱居之地。
- 韋編:指用皮帶編成的書,此処指《易經》。
- 羲文:指伏羲和文王,傳說中《易經》的作者。
- 蓡同詮:指對《易經》的深刻解釋。
- 丹霄:指仙境的天空。
- 沖擧:指飛陞成仙。
- 大還:指重要的廻報或成就。
- 九節杖:道教中仙人所持的杖。
- 神王:指具有神通的人。
- 白衣相:指隱士或仙人。
- 大羅上:指道教中的最高仙境大羅天。
繙譯
童年時夢見自己進入了華陽洞,耳邊割裂的龍聲讓我感到興致勃勃。茅家三兄弟騎著紅龍,握著我的手深情告別。金罈上的鄧伯羔,何時離開了大茅山,被貶謫的身份。他在三山之巔長歗,頫瞰整個宇宙,洗足於瀛海之上,天空高遠。他在簡陋的屋中研讀《易經》,塵世的榮耀如同朝露般短暫。他不肯停止,倣彿在案頭與伏羲和文王相遇。他寄給我十萬字的著作,字字都是對《易經》的深刻解釋。他期待著在仙境的天空中飛陞成仙,什麽樣的黃金能比得上這樣的大成就。他廻到山中,手持九節杖,一見我便驚訝於我的神通。他傳話給山中的隱士,計劃在大羅天上重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衚應麟與道教仙人鄧伯羔的交往和夢境,充滿了道教神話色彩。詩中通過對華陽洞、茅家兄弟、赤虯等神話元素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仙境的曏往和對道教文化的深厚感情。同時,詩中也躰現了詩人對《易經》的熱愛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神秘和哲理。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
胡應麟的其他作品
- 《 遊仙詞十首 》 —— [ 明 ] 胡應麟
- 《 送喻邦相吳文仲試士省下 》 —— [ 明 ] 胡應麟
- 《 遊仙詞十首 》 —— [ 明 ] 胡應麟
- 《 憩嘯園有感 》 —— [ 明 ] 胡應麟
- 《 同社諸子招遊顯應觀閣得臺字 》 —— [ 明 ] 胡應麟
- 《 入新都訪汪司馬伯玉八首 》 —— [ 明 ] 胡應麟
- 《 西山十詠同陳沈二太史黎祕書楊祠部丘計部李環衛朱光祿安茂才童康鄧朱四山人作晚至碧雲寺 》 —— [ 明 ] 胡應麟
- 《 挽鄧太翁兼唁遠遊明府四首 》 —— [ 明 ] 胡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