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寧廉訪以武侯廟八律見貽倚賦排律四首
吞吳情拂鬱,滅魏思飛騫。
管樂寧同座,蕭曹定隔藩。
南征韜劍戟,北伐誓旌幡。
萬事三分策,千秋二表言。
庸禪知盡瘁,桀懿詢加餐。
日慘祁山戍,天昏渭水原。
金牛炎社促,鐵馬夜臺喧。
古柏籠祠砌,枯桑抱屋垣。
江空殘月墮,峽迥斷雲翻。
白帝留營陣,傷心亂石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吞吳:指吞併吳國,吳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國家,後被吞併。
飛騫:指駿馬。
管樂:古代的一種音樂形式。
蕭曹:指蕭何和曹參,兩位漢代名臣。
南征:向南征戰。
北伐:向北征戰。
庸禪:指庸碌的人。
桀懿:指桀驁和懿德,形容人的品性。
祁山:地名,位於今陝西省。
渭水:古代水名,今陝西省渭河。
金牛:指太陽。
炎社:指太陽。
夜臺:指夜晚的臺階。
古柏:古代的一種樹木。
江空:江面空曠。
白帝:地名,位於今重慶市。
翻譯
吞併吳國的情懷拂去了鬱結,消除了對駿馬的嚮往。
管樂聲音在同座中響起,蕭何和曹參卻隔着藩籬。
南征北伐,誓言戰鬥。
萬事有三分策略,千秋有兩種表述。
庸碌之人知道盡心盡力,桀驁和懿德則在思考加餐。
日落在祁山的邊際,天色昏暗在渭水原上。
太陽熾熱促進着農作物生長,夜晚的臺階上鐵馬喧囂。
古柏樹環繞着祠堂的砌石,枯桑樹擁抱着屋垣。
江面空曠,殘月悄然墜落,峽谷中雲霧翻騰。
白帝留下了軍營的陣地,心傷之際亂石叢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戰爭時期的景象,以及人們的心境。通過對南北征戰、庸碌之人和桀驁懿德的對比,展現了不同人物在戰爭中的表現和態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手法,展現了戰爭帶來的殘酷和人性的複雜。整體氛圍莊嚴肅穆,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