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二首

自得窮通理,幽居不誤身。 清流梳石發,遠霧着山巾。 竹上僧留偈,庭前鶴近人。 科頭坐終日,吾自愛吾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窮通理(qióng tōng lǐ):指通達道理,明白事理。 梳石(shū shí):指清澈如石的流水。 山巾(shān jīn):山上的雲霧。 僧留偈(sēng liú jì):僧人留下詩句。 科頭(kē tóu):指讀書寫字的地方。

翻譯

自得通達道理,在幽靜的居所不受干擾。 清澈的溪水如同梳理石頭一般,遠處的雲霧籠罩在山巔。 竹林中僧人留下詩句,庭院裏仙鶴近人。 坐在科頭上整日讀書寫字,我自喜愛真實的自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幽居中的生活狀態,表現出他對清靜、自然的嚮往和追求。詩中通過描寫清澈的溪水、遠處的雲霧、竹林中的僧人和庭院裏的仙鶴,展現了一種寧靜、淡泊的生活態度。詩人在幽居中專心鑽研學問,享受着自得其樂的寧靜時光,表達了對真實、純粹生活的嚮往和珍愛。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簡潔優美,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與滿足。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