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廿七日諸君子會予草堂次前韻四首

座拂花香細,階連草色深。 狂歌吾巳醉,不飲公何心。 煙水三江闊,風雲萬里陰。 素懷邈何許,託跡在巖林。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fú):輕輕擦過。
  • (miǎo):遙遠。
  • 託跡:寄託身影,隱居。

翻譯

座位輕拂着淡淡的花香,臺階連着深綠的草色。 我已沉醉於狂放的歌聲,你不飲酒,心中又是何感? 煙波浩渺,三江水域寬廣,風雲變幻,萬里天空陰沉。 我的情懷遙遠而難以觸及,選擇在巖林間隱居,寄託我的身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草堂聚會的景象,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深沉的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座拂花香細,階連草色深」以細膩的筆觸勾畫出草堂的清幽環境,而「狂歌吾巳醉,不飲公何心」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由放歌生活的熱愛。後兩句「煙水三江闊,風雲萬里陰」以壯闊的自然景象象徵詩人內心的廣闊與深沉,最後「素懷邈何許,託跡在巖林」則明確表達了詩人追求高遠情懷和隱逸生活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自由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嚮往。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