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王君用章既去崑山爲客部副郎邑人俞仲蔚集古語爲八詠餞行要餘與家弟和之各得四首毋論其辭之當與否而感德
聖時不虛瑞,有鳳下高桐。
含苞媚朝日,鳴律和春風。
攬德輝何晚,將雛曲未空。
俱言阿閣貴,非仍枳棘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威鳳:古代傳說中的神鳥,象徵吉祥。
- 棲:棲息。
- 聖時:指太平盛世。
- 虛瑞:虛假的吉祥徵兆。
- 鳴律:鳴叫時和諧的音律。
- 攬德輝:指鳳凰吸收日月的光輝,比喻君王吸納賢才。
- 將雛:帶着幼鳥。
- 阿閣:指宮殿。
- 枳棘叢:荊棘叢生之地,比喻困境或低賤之地。
翻譯
在太平盛世,吉祥的徵兆並非虛假,有鳳凰降臨在高大的桐樹上。它含着花苞,在朝陽下顯得嫵媚,鳴叫時和諧的音律與春風相和。它吸收着日月的光輝,似乎來得有些晚,帶着幼鳥的曲調還未完結。大家都說宮殿的尊貴,而非仍然停留在荊棘叢中。
賞析
這首作品以鳳凰棲息桐樹爲喻,讚美了賢才在盛世中的顯赫地位。詩中「聖時不虛瑞」一句,既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肯定,也暗示了賢才的出現是時代的必然。後文通過對鳳凰的描繪,進一步以鳳凰的尊貴和和諧,來比喻賢才的高尚和才華。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賢才的敬仰和對時代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