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翠絕頂東望?山十韻

躡屩登丹嶂,開尊矚錦岑。 懸厓分日月,衆壑異晴陰。 鳥道霞標度,泉流樹杪侵。 神工圖紫翠,靈斧削嶔崟。 縹緲雲生岫,霏微霧出林。 依稀瑤草色,彷象玉笙音。 人代迷陵谷,山形自古今。 醉餘歌爛漫,秋至氣蕭森。 舊紉蘭蓀佩,新抽玳瑁簪。 登高仍望遠,都寄採芝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躡屩(niè juē):穿着草鞋。
  • 丹嶂(dān zhàng):紅色的山峯。
  • 開尊:舉杯。
  • 矚錦岑(zhǔ jǐn cén):注視着美麗的山峯。
  • 懸厓(xuán yá):懸崖。
  • 鳥道:險峻的山路。
  • 霞標:霞光作爲標誌。
  • 泉流樹杪(quán liú shù miǎo):泉水流過樹梢。
  • 神工:神奇的工藝。
  • 靈斧:神奇的斧頭。
  • 削嶔崟(xuē qīn yín):削平險峻的山峯。
  • 縹緲(piāo miǎo):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
  • 彷象:彷彿,好像。
  • 玳瑁簪(dài mào zān):用玳瑁製成的髮簪。
  • 採芝:採集仙草,比喻追求仙道。

翻譯

穿着草鞋登上紅色的山峯,舉杯注視着美麗的山峯。懸崖分割了日月,不同的山谷有着不同的晴陰。險峻的山路上霞光作爲標誌,泉水流過樹梢。神奇的工藝繪製出紫翠的色彩,神奇的斧頭削平了險峻的山峯。隱隱約約的雲霧從山岫和樹林中飄出。彷彿看到了仙草的顏色,聽到了玉笙的聲音。人們迷失在陵谷之中,山形卻自古至今未變。醉酒後歌聲爛漫,秋天到來氣氛蕭瑟。舊時佩戴的蘭蓀已經破舊,新抽出的玳瑁簪子閃閃發光。登高望遠,寄託着追求仙道的心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登山遠望的壯麗景色,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山川的神奇與美麗。詩中「懸厓分日月,衆壑異晴陰」等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比喻,表達了山勢的險峻和景色的多變。後半部分則借景抒情,表達了對仙境的嚮往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體現了詩人超脫塵世、追求高遠的精神境界。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