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邵武丞鄭公名宦傳冊
古者侯與卿,侐寢無遺蹟。
桐鄉一嗇夫,至今有社稷。
民志諒難諧,德聲允無斁。
邈哉邵武丞,乃與千秋匹。
蚤耽竹素編,暮隨升斗檄。
十載和鳴琴,鸞鳳棲枳棘。
折獄照覆盆,賦政懸尺籍。
老掛武夷冠,雲臥仙岩碧。
猶餘棠樹陰,清風滿舊邑。
長吏備時烝,澤宮參侑食。
赤紱豈無人,伊誰分半席。
柳勒武功銘,韓記藍田璧。
婁江筆如椽,亦永循良績。
公真不負丞,是爲黃綬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侐寢(xù qǐn):指古代貴族的寢宮,這裏指遺蹟。
- 嗇夫:古代官職名,負責徵收賦稅。
- 社稷:古代指國家。
- 無斁(wú yì):無厭,無盡。
- 竹素編:指書籍,文獻。
- 升斗檄:指官府的文書。
- 和鳴琴:比喻和諧的政事。
- 鸞鳳棲枳棘:比喻賢才不得其所。
- 折獄:審理案件。
- 覆盆:比喻冤屈。
- 賦政:指徵收賦稅的政令。
- 懸尺籍:指懸掛的戶籍冊。
- 武夷冠:指武夷山的隱士所戴的帽子。
- 雲臥仙岩碧:形容隱居山林的景象。
- 棠樹陰:比喻賢人的遺愛。
- 時烝(shí zhēng):指按時祭祀。
- 澤宮:指祭祀的場所。
- 侑食:指祭祀時的陪祭。
- 赤紱:指官員的服飾。
- 柳勒武功銘:指柳宗元的《武功銘》。
- 韓記藍田璧:指韓愈的《藍田縣丞廳壁記》。
- 婁江:指婁師德,唐代文學家。
- 筆如椽:形容文筆雄健。
- 循良績:指遵循良法,有良好政績。
- 黃綬:指低級官員的綬帶。
翻譯
古代的侯爵和卿士,他們的寢宮已無遺蹟。桐鄉的一個嗇夫,至今仍有國家的記憶。民衆的志向確實難以和諧,但德行的聲譽卻永遠不會消失。遙想那邵武的丞相,竟能與千秋偉業相匹敵。早年他沉浸在書海中,晚年則忙於官府的文書。十年間政事和諧如琴瑟,但賢才卻如鸞鳳棲於荊棘之中。他審理案件如同照亮覆盆之下的黑暗,徵收賦稅則懸掛着戶籍冊。晚年他戴上武夷山的隱士帽,隱居在雲霧繚繞的仙岩之中。仍留有棠樹的蔭涼,清風滿溢舊時的城邑。官員們按時祭祀,祭祀場所中也有他的陪祭。紅色的官服難道無人穿着嗎?但有誰能分得他的一半榮耀?柳宗元的《武功銘》和韓愈的《藍田縣丞廳壁記》,婁師德的筆力雄健,也永遠記載着他的良政。他真的不辜負丞相之職,是黃綬官員的楷模。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邵武丞鄭公的德行和政績,通過對比古代貴族與鄭公的不同命運,突出了鄭公雖位卑卻有德聲的特點。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鸞鳳棲枳棘」、「折獄照覆盆」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鄭公的政績和人格魅力。結尾處強調鄭公是黃綬官員的楷模,表達了對他的高度評價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