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文學明景貢入成均

首奉徵書詣上京,儒家舊業世康成。 齊門久薄吹竽調,燕市初高擊築聲。 系肘方書多要妙,臨池墨帖更縱橫。 漢庭待詔須才子,莫負扶搖萬里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書:古代徵召或聲討的文書。
  • :前往,到達。
  • 上京:古代對京都的通稱。
  • 儒家:指崇奉孔子學說的重要學派。
  • 康成:指學業有成,成就顯著。
  • 齊門:指齊國的都城臨淄的城門,這裏比喻鄭文學的才華。
  • 吹竽:古代一種樂器,這裏比喻鄭文學的音樂才能。
  • 燕市:指燕國的都城,這裏比喻鄭文學的文學才能。
  • 擊築:古代一種打擊樂器,這裏比喻鄭文學的文學創作。
  • 系肘方書:指隨身攜帶的書籍,這裏比喻鄭文學的學識。
  • 要妙:精妙,高深。
  • 臨池墨帖:指書法作品,這裏比喻鄭文學的書法才能。
  • 縱橫:指書法筆勢的自由奔放。
  • 漢庭:指漢朝的朝廷,這裏比喻朝廷。
  • 待詔:等待皇帝的詔令,這裏指等待朝廷的任命。
  • 扶搖:指自下而上的旋風,比喻迅速升遷。
  • 萬里徵:指遠大的前程或使命。

翻譯

你首次奉命帶着徵召的文書前往京城,作爲儒家學者,你的家族世代都有顯著的成就。 你在齊國的都城已經久負盛名,吹奏的竽聲早已響徹雲霄;在燕國的都城,你初次敲擊築聲,便已聲名遠揚。 你隨身攜帶的書籍中充滿了精妙的學問,你的書法作品更是筆勢自由奔放。 漢朝的朝廷正等待着像你這樣的才子,不要辜負了這迅速升遷的萬里前程。

賞析

這首作品是于慎行送別鄭文學明景貢入成均時的贈詩。詩中,于慎行讚美了鄭文學的才華和學識,預祝他在朝廷中能夠得到重用,並迅速升遷。通過「齊門久薄吹竽調,燕市初高擊築聲」等句,詩人巧妙地運用比喻,形象地描繪了鄭文學的音樂和文學才能。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對才華的讚賞。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