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作朱憲使雙壽長歌

嶔崟大伾山,西遮黎陽口。白馬遙盤匏子堤,黃河如帶東南走。 東南萬里入蓬瀛,轂轉雷奔大壑驚。長淮一瀉不知歲,至今惟見山崢嶸。 山上丹厓合翠谷,別有日月非塵俗。問言誰向此中隱,西臺使君茅作屋。 使君早日客長安,襆被香分畫省蘭。兵符一領遼海震,戎軒再駕朔漠寒。 閒心舊愛春山蕨,忽解緋衫辭帝闕。黎陽一臥幾經年,醉弄大伾山上月。 山月沈沈吐玉樓,綠蘿飛花碧草秋。有時更涉滄洲趣,釣艇煙蓑對白頭。 鬆間鼓琴俯流水,猿鶴夜聲清心耳。少年記作金閨遊,一經又見金閨起。 珠袍錦帶開舊篋,走馬曲江春色裏。只今花樹滿河陽,亦有槐陰如市裏。 使君年歲七十強,紅顏玉骨何昂藏。郎君自獻南山曲,戲取宮袍作舞裳。 齊眉玉案雙尊酒,皬然又睹西王母。雕盤綺食羅秋堂,鳳簫象管無不有。 仙家縹緲六鰲峯,五城樓臺春氣濃。大伾如塊河如一杯水,使君笑挾兩茅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嶔崟(qīn yín):形容山勢高聳。
  • 大伾山:山名,位於今河南省浚縣。
  • 黎陽口:地名,位於大伾山附近。
  • 匏子堤:堤名,具體位置不詳。
  • 蓬瀛:指神話中的仙境。
  • 轂轉雷奔:形容水流湍急,聲如雷鳴。
  • 長淮:指淮河。
  • 丹厓(yá):紅色的山崖。
  • 西臺使君:指作者所寫的朱憲使,西臺爲其官職。
  • 襆被香分畫省蘭:形容在京城的美好生活。
  • 兵符一領遼海震:指朱憲使曾領兵震懾遼海地區。
  • 戎軒再駕朔漠寒:再次出征北方寒冷之地。
  • 春山蕨:春天的山蕨菜。
  • 緋衫:紅色的官服。
  • 帝闕:皇宮。
  • 大伾山上月:大伾山上的月亮。
  • 綠蘿飛花碧草秋:形容山中秋天的景色。
  • 滄洲趣:指隱居水邊的生活樂趣。
  • 釣艇煙蓑對白頭:形容隱居生活的寧靜與自在。
  • 金閨:指朝廷。
  • 珠袍錦帶:華麗的服飾。
  • 河陽:地名,今河南省孟州市。
  • 槐陰如市裏:形容槐樹成蔭,如同市集。
  • 紅顏玉骨:形容朱憲使雖年老但精神矍鑠。
  • 郎君:指朱憲使的兒子。
  • 齊眉玉案:形容宴席上的食物擺放整齊。
  • 皬然:形容女子美麗的樣子。
  • 西王母:神話中的女神。
  • 雕盤綺食:精美的食物。
  • 鳳簫象管:指宴席上的音樂。
  • 仙家縹緲六鰲峯:形容仙境中的山峯。
  • 大伾如塊河如一杯水:形容大伾山和黃河在仙境中顯得微不足道。
  • 茅龍:神話中的一種龍。

翻譯

大伾山高聳,西邊遮蔽着黎陽口。白馬在匏子堤上盤旋,黃河如同一條帶子向東南奔流。東南方向的黃河流入神話中的仙境,水流湍急,聲如雷鳴,令人震驚。淮河一瀉千里,不知歲月流逝,至今只見山勢崢嶸。山上的紅色山崖與翠谷相映,彷彿別有洞天,非塵世所能比擬。詢問誰在此隱居,原來是西臺使君以茅草爲屋。

使君早年客居長安,享受着京城的美好生活。一次領兵震懾遼海,再次出征北方寒冷之地。他閒暇時喜愛春天的山蕨,忽然脫下紅色官服,辭別皇宮。在黎陽臥病多年,醉心於大伾山上的月光。山月沉沉,映照着玉樓,綠蘿飛花,碧草秋色。有時更體驗隱居水邊的樂趣,釣艇與煙蓑相對,白髮蒼蒼。

在鬆間鼓琴,俯瞰流水,猿鶴夜間的叫聲清心耳。年輕時曾在朝廷遊歷,如今又見朝廷興起。華麗的服飾從舊箱中取出,騎馬在曲江春色中。如今河陽花樹滿地,槐樹成蔭如同市集。

使君年歲七十有餘,紅顏玉骨,精神矍鑠。他的兒子獻上南山曲,戲取宮袍作爲舞裳。宴席上食物擺放整齊,美麗的女子又見西王母。精美的食物與音樂羅列秋堂,仙境中的山峯縹緲,春氣濃郁。大伾山和黃河在仙境中顯得微不足道,使君笑着挾帶兩茅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朱憲使的生平與隱居生活,通過對比其在朝廷與隱居的不同境遇,展現了其超脫塵世、嚮往自然的精神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嶔崟大伾山」、「黃河如帶東南走」等,形象地描繪了自然景觀。同時,通過對朱憲使隱居生活的細膩刻畫,傳達出一種寧靜、自在的生活態度,以及對仙境般生活的嚮往。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優美,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