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端銘太史冊封衡藩便道迎養

十二提封屏翰雄,又頒丹詔下梧宮。 漢京首列諸王表,吳客初陳大國風。 三觀春陰滄海上,九河晴色畫舟中。 還朝更遂籃輿養,卻笑安仁賦未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十二提封:指古代十二個重要的封地,這裏泛指各地的封地。
  • 屏翰雄:屏翰,指屏風和翰墨,比喻文武雙全的人才。雄,雄壯。
  • 丹詔:紅色的詔書,指皇帝的詔令。
  • 梧宮:指皇帝的宮殿。
  • 漢京:指漢朝的都城,這裏泛指都城。
  • 諸王表:諸王的名單或記錄。
  • 吳客:指來自吳地的客人,這裏可能指徐端銘。
  • 大國風:大國的風範或風采。
  • 三觀:指道教的三觀,即上清觀、太清觀、玉清觀,這裏泛指道觀。
  • 滄海:大海。
  • 九河:指衆多的河流。
  • 畫舟:裝飾華麗的船。
  • 籃輿:古代的一種輕便車,這裏指徐端銘回家探親的交通工具。
  • 安仁賦:指西晉文學家潘岳(字安仁)的《閒居賦》,這裏用以自謙文筆不佳。

翻譯

十二個重要的封地如同堅固的屏障,雄壯而有力,皇帝的紅色詔書再次從梧宮頒下。在漢朝的都城中,諸王的名單首次被列出,來自吳地的客人初次展示了大國風範。春天的陰雲籠罩着滄海之上的三觀,晴朗的九河景色映照在裝飾華麗的船中。回到都城,更方便地乘坐籃輿去探親,卻笑自己像潘岳一樣,文筆尚未精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徐端銘太史冊封衡藩並便道迎養的情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現了盛大的場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詩中「十二提封屏翰雄」一句,既展現了封地的雄壯,又暗含對徐端銘的讚美。後文通過對漢京、吳客、三觀、九河等元素的描繪,進一步烘托出盛世的氛圍和徐端銘的榮耀。結尾處自謙文筆不佳,實則更顯謙遜與風雅。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