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憲墓

· 尹臺
漢季多高賢,黃生多淑妙。 白璧出塵櫝,羣琛仰孤照。 偉哉弱冠年,名流屈乃少。 汎濫赴深陂,清渾同涵抱。 所悲朗粹質,中隕沉靈曜。 雖寡河汾撰,不殊廣川調。 我行歷楚墟,問道回山嶠。 側思千載人,悽惻墓常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憲:東漢末年名士,以清高著稱。
  • 漢季:漢朝末年。
  • 高賢:品德高尚的賢人。
  • 淑妙:美好而精妙。
  • 白璧:潔白無瑕的玉璧,比喻黃憲的品德。
  • 塵櫝:塵封的匣子,比喻被埋沒的人才。
  • 羣琛:衆多珍寶,比喻衆多才俊。
  • 孤照:獨自照耀,比喻黃憲的才華出衆。
  • 弱冠年:指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 名流:社會上的知名人士。
  • 汎濫:廣泛涉獵。
  • 深陂:深水池,比喻深奧的學問。
  • 清渾:清澈與混濁,比喻學問的廣博與精深。
  • 朗粹質:明朗純粹的品質。
  • 中隕:中途隕落,指早逝。
  • 沉靈曜:沉沒的靈光,比喻才華被埋沒。
  • 河汾撰:河汾地區的著作,這裏指有價值的著作。
  • 廣川調:廣川地區的曲調,這裏比喻黃憲的才華。
  • 楚墟:楚地的廢墟,指黃憲的墓地所在。
  • 山嶠:山嶺。
  • 千載人:千年難得一見的人物。
  • 悽惻:悲傷。
  • 墓常吊:經常在墓前憑弔。

翻譯

在漢朝末年,有許多品德高尚的賢人,黃憲先生尤其美好而精妙。他像一塊潔白無瑕的玉璧,從塵封的匣子中脫穎而出,衆多才俊都仰望着他那孤高的光芒。他在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就已經名聲大噪,連社會上的知名人士都屈尊於他。他廣泛涉獵深奧的學問,學問的廣博與精深如同他的涵抱。可惜他那明朗純粹的品質,中途隕落,才華被埋沒。雖然沒有留下河汾地區的著作,但他的才華不亞於廣川地區的曲調。我行走在楚地的廢墟中,尋找黃憲的墓地,回望山嶺。我深思千年難得一見的人物,經常在他的墓前悲傷地憑弔。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黃憲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華,同時也表達了對他的早逝和才華被埋沒的惋惜。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象徵,如「白璧出塵櫝」、「羣琛仰孤照」等,生動地描繪了黃憲的形象。後半部分則通過「我行歷楚墟」等句,抒發了對黃憲的懷念和憑弔之情,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