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謁少昊陵六韻

白帝傳遺蹟,窮桑訪故城。 丘陵何代築,碑石几時傾。 鳳紀金天歲,虹分華渚精。 人煙連聖裏,鳥雀識官名。 落日荒原冷,悲風古木平。 祇令郯子國,百世溯宗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曲阜:位於山東省,是孔子的故鄉。
  • 少昊陵:古代帝王少昊的陵墓,位於曲阜。
  • 白帝:指少昊,古代五帝之一,因其代表西方,西方屬金,色白,故稱白帝。
  • 窮桑:古代地名,相傳是少昊的都城。
  • 鳳紀金天歲:指少昊的時代,鳳紀指鳳凰的年代,金天歲指金色的天空,象徵少昊的統治時期。
  • 華渚精:華渚,地名,精指精華或神靈。
  • 郯子國:古代國名,位於今山東省境內,與少昊有關。

翻譯

在曲阜拜訪少昊的陵墓,我寫下了這六行詩。 白帝留下了他的傳說,我來到窮桑尋找他舊時的都城。 這些丘陵是哪個時代築成的,碑石又是何時傾倒的? 鳳凰的年代,金色的天空,華渚的神靈精華。 這裏的人煙與聖人的故里相連,鳥雀似乎也認識官名。 落日的荒原顯得冷清,悲風中的古木平靜。 只因這裏是郯子國,百世以來追溯着宗族的盟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少昊陵的描繪,表達了對古代帝王少昊的敬仰和對歷史的追溯。詩中,「白帝傳遺蹟」和「窮桑訪故城」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探尋和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落日荒原冷,悲風古木平」,營造了一種滄桑和悲涼的氛圍,反映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緬懷和對歷史長河的沉思。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