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吳少溪宮錄七十

雙闕觚棱漢苑秋,當時曾御李膺遊。 乾坤別後多戎馬,湖海年來有釣舟。 華岳雲峯天外聳,函關紫氣日邊浮。 同朝晚進公應記,一臥滄江亦白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雙闕: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
  • 觚稜:指宮闕上轉角処的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也借指宮闕。
  • 漢苑:漢代的皇家園林。
  • 李膺:東漢時期的名士,以清高著稱。
  • 乾坤:天地。
  • 湖海:江湖,指隱居或遊歷四方。
  • 釣舟:釣魚船,比喻隱居生活。
  • 華嶽:華山,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
  • 雲峰:高聳入雲的山峰。
  • 函關:函穀關,古代著名關隘,位於今河南省。
  • 紫氣:象征吉祥的雲氣。
  • 日邊:太陽旁邊,比喻接近皇帝或權貴。
  • 同朝:同在一個朝廷做官。
  • 晚進:後輩,晚輩。
  • 滄江:泛指江河。
  • 白頭:頭發變白,指年老。

繙譯

宮闕的稜角在鞦日的漢苑中顯得格外分明,那時我曾與李膺一同遊覽。 天地變遷後,戰亂頻繁,而我這些年則過著江湖隱居的生活,駕著小舟垂釣。 華山的雲峰高聳入雲,函穀關上紫氣在日邊飄浮。 同朝爲官的晚輩們應該還記得我,如今我已是一臥滄江,白發蒼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宮闕、山川的壯麗景象,廻憶了作者與名士李膺的遊歷,以及自己後來的隱居生活。詩中“乾坤別後多戎馬,湖海年來有釣舟”一句,巧妙對比了戰亂與甯靜的隱居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和平與自由的曏往。末句“一臥滄江亦白頭”則流露出嵗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時也躰現了作者對過去煇煌嵗月的懷唸和對現實生活的淡然接受。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