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許殿卿至

初聞五馬倦行春,辭趙遊燕逐酒人。 白璧邯鄲空偃蹇,黃金碣石自嶙峋。 風塵治郡功名薄,海嶽論交意氣新。 一爲李生懸榻後,放歌須汝破吾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馬:古代太守的代稱。
  • 行春:指太守巡行所管轄的地區,瞭解民情。
  • 辭趙遊燕:離開趙國,前往燕國。這裏比喻許殿卿離開原來的地方,去往別處。
  • 逐酒人:追隨喜歡飲酒的人。
  • 白璧邯鄲:指在邯鄲的白璧,比喻珍貴的物品或才能被埋沒。
  • 偃蹇(yǎn jiǎn):高聳,這裏指白璧高懸而無人賞識。
  • 黃金碣石:指碣石山的黃金,比喻珍貴的物品或才能。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石等突兀、重疊,這裏指黃金堆積如山。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治郡:治理郡縣,指擔任地方官職。
  • 功名薄:指功名不顯赫,不被人重視。
  • 海嶽論交:指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
  • 意氣新:指新的志趣和氣概。
  • 李生懸榻:指李生(可能是指李元禮)的牀榻,比喻待客之誠。
  • 放歌:放聲歌唱。
  • 破吾顰:消除我的憂愁。

翻譯

起初聽說太守巡行春日已感疲倦,離開趙國前往燕國,追隨那些愛酒之人。在邯鄲,珍貴的白璧高懸無人賞識,而在碣石山,黃金堆積如山,自顯其貴。在紛擾的世俗中,治理郡縣,功名卻不顯赫,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意氣風發。自從李生的牀榻爲我懸掛之後,我便放聲歌唱,希望你能消除我的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許殿卿離開趙國,前往燕國的情景,通過對比白璧與黃金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許殿卿才華被埋沒的惋惜。詩中「風塵治郡功名薄」一句,既是對許殿卿仕途不順的同情,也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批判。最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許殿卿到來的喜悅,以及希望他能給自己帶來歡樂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