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用亨下第

· 于謙
賈生年少負奇才,射策無成又獨回。 威鳳不隨凡鳥語,好花偏向暮春開。 都門煙樹關情遠,故國湖山入夢來。 浪暖桃香三載後,禹門還聽一聲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賈生:指賈誼,西漢初年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此處借指江用亨。
  • 射策: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形式,考生需回答策問。
  • 威鳳:比喻傑出的人才。
  • 凡鳥:普通的鳥,比喻平庸的人。
  • 都門:京城的城門,指代京城。
  • 煙樹:被煙霧籠罩的樹木,形容景色朦朧。
  • 故國:故鄉。
  • 湖山:湖水和山巒,泛指自然美景。
  • 禹門:即龍門,相傳爲大禹治水時所開,比喻科舉考試中的進士及第。
  • 一聲雷:比喻科舉考試中及第的好消息。

翻譯

江用亨年輕時便才華橫溢,但這次科舉考試未能成功,只能獨自返回。他如同不與凡鳥同語的威鳳,又像是暮春時節獨自綻放的好花。離開京城時,那裏的煙樹景色讓人情感深長,而故鄉的湖山美景則在夢中頻頻出現。三年後,當桃花盛開、春意盎然之時,他將在禹門聽到科舉及第的喜訊,如同春雷一般震撼人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和象徵手法,讚美了江用亨的才華與不凡。詩中「威鳳」與「凡鳥」、「好花」與「暮春」的對比,突出了江用亨的獨特與卓越。後兩句則表達了對江用亨未來成功的期待與信心,以「禹門一聲雷」預示其科舉及第的輝煌時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的鼓勵與祝福,也體現了詩人對人才的珍視與期待。

于謙

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 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