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閭門:古代二十五家爲一閭,閭門即指家門口。
- 巖桂:山中的桂樹,常用來象徵高潔。
- 庭萱:庭院中的萱草,萱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母親。
- 遊子夢:遊子指離家在外的人,遊子夢即遊子的思鄉之夢。
- 一寒:極度貧困。
- 故人衣:故人指舊友,故人衣指舊友的衣物,這裏可能指舊友的關懷或幫助。
- 長鋏:長劍,這裏可能指貧窮中的自衛或自尊。
- 斷機:斷了的織機,比喻家中貧困,無法維持生計。
- 乾坤:天地,泛指世界。
- 落魄:失意潦倒。
- 三齋年少:三齋指佛教中的三齋月,即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這三個月佛教徒要持齋戒。這裏可能指在三齋月期間保持清淨生活的年輕人。
翻譯
在這個家門口,我該何去何從,山中的桂樹和庭院裏的萱草都已不再。 千里之外,遊子的夢空懸着,一貧如洗,誰還會想起故人的衣物。 春風吹拂的四壁中,只剩下長劍相伴,夜雨中的空堂,有着斷了的織機。 不要向這天地悲嘆自己的失意,像你這樣在三齋月仍保持清淨的年輕人實在稀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在家門口徘徊時的迷茫與孤獨,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貧困的無奈。詩中通過「巖桂」、「庭萱」等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而「遊子夢」、「故人衣」等則深刻反映了詩人的內心世界。最後兩句鼓勵自己不要沉溺於失意之中,而是要保持清淨的心態,展現了詩人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壬辰冬月連營兄弟二葬撫今追昔潸然有感聊賦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子衝攜尊方山相候因謀卜築 》 —— [ 明 ] 于慎行
- 《 感懷二十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夏日侯將軍過訪黃石山莊 》 —— [ 明 ] 于慎行
- 《 子夜歌十二首 其七 》 —— [ 明 ] 于慎行
- 《 山中秋日代書寄王對南宮庶 》 —— [ 明 ] 于慎行
- 《 哭沈虹臺太史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王忠銘宗伯山房四詠 其一 文筆晴烟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