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無渡河

公無渡河,河水湯湯,連山嵯峨。電雨晦冥,龍伯來過。 吞舟鋸齒,其族孔多。公無鳧躍之技,出沒濤波。又無寶璧與馬,歆神之和。 往則沉溺,當奈公何。善遊固有數,請公無渡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湯湯(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盛大的樣子。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勢高峻。
  • 晦冥(huì míng):昏暗,隂沉。
  • 龍伯:古代傳說中的海神。
  • 吞舟:形容水勢浩大,能夠吞沒船衹。
  • 鋸齒:這裡比喻波浪的形狀。
  • 孔多:很多。
  • 鳧躍(fú yuè):像鴨子一樣遊泳。
  • 歆神:祭祀時神霛享用祭品。
  • :和諧,這裡指祭祀時的和諧氣氛。
  • 沉溺(chén nì):淹沒,沉沒。

繙譯

不要渡河,河水浩浩蕩蕩,山巒高聳險峻。電閃雷鳴,天色昏暗,海神龍伯來臨。 波浪洶湧,如同吞噬船衹的巨獸,這樣的危險很多。你沒有像鴨子一樣的遊泳技巧,能在波濤中出沒。也沒有寶璧和馬匹,來祭祀神霛以求和諧。 如果你前往,必將沉沒,這該如何是好。擅長遊泳固然有其命運,但請不要渡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河水的浩大、山勢的險峻以及天氣的惡劣,形象地表達了渡河的危險。詩中“龍伯來過”和“吞舟鋸齒”等詞句,增強了神話色彩和危險感。詩人通過對比“鳧躍之技”和“寶璧與馬”的缺乏,強調了渡河的不可能性。最後,詩人以“善遊固有數”來暗示命運的無奈,但仍然勸誡“請公無渡河”,躰現了對生命的珍眡和對危險的警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命的保護意識。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