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性天

· 貝瓊
汛掃天壇事老君,即從年少悟奇文。 青童汲井朝分乳,玉女裁衣夜染雲。 水上赤魚還可駕,山頭白鶴自成羣。 遙知客去能長嘯,月冷天空半嶺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汛掃:清掃。
  • 天壇:祭祀天神的場所。
  • 老君:道教中指老子,即太上老君。
  • 青童:道教中指年輕的仙童。
  • 汲井:從井中打水。
  • 分乳:指汲取的井水。
  • 玉女:道教中指美麗的仙女。
  • 裁衣:製作衣服。
  • 赤魚:紅色的魚,可能指神話中的魚類。
  • 白鶴:白色的鶴,常被視爲仙鳥。
  • 長嘯:高聲呼嘯,表達情感。

翻譯

清掃天壇侍奉老君,我便從年輕時開始領悟奇妙的道文。 清晨,年輕的仙童從井中打水,汲取的井水如同乳汁;夜晚,美麗的仙女裁製衣服,彷彿夜色中染上了雲彩。 水面上紅色的魚兒可以駕馭,山頭上白色的鶴羣自在成羣。 遙想客人離去後,能在此長嘯,月色冷清,天空高遠,半山腰都能聽到那悠揚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道教仙境的嚮往和想象。詩中通過「汛掃天壇」、「悟奇文」等詞句,展現了詩人對道教的虔誠和對道義的追求。後文中的「青童汲井」、「玉女裁衣」等景象,生動描繪了仙境中的生活,充滿了神祕和超脫的色彩。結尾的「長嘯」、「月冷天空」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超脫的渴望,以及對仙境生活的無限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道教文化的熱愛。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