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棲雲庵

· 李德
石室凝紫煙,空澗懸石乳。 陰崖含風泉,終日灑飛雨。 臨流結精舍,六月不知暑。 道人養清虛,適與高僧處。 垢淨俱已忘,孰爲舍與取。 諸幻既遠離,白雲日相與。 何當謝時人,來作塵外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室:岩石形成的洞穴。
  • 紫煙:紫色的煙霧,常用來形容山中的雲霧。
  • 空澗:空曠的山澗。
  • 石乳:鐘乳石,因形似乳頭而得名。
  • 陰崖:背陰的山崖。
  • 風泉:風中傳來的泉水聲。
  • 精舍:修行人居住的簡樸房屋。
  • 六月不知暑:形容精舍所在之地涼爽,六月天也不感到炎熱。
  • 道人:修道之人,指道士。
  • 養清虛:修煉清淨無爲之道。
  •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 垢淨:污垢與潔淨,比喻世俗的煩惱與清淨的心境。
  • 孰爲舍與取:誰還會在意捨棄和獲取。
  • 諸幻:世間的一切虛幻現象。
  • 白雲日相與:與白雲爲伴,形容隱居生活的清靜。
  • 謝時人:辭別世俗之人。
  • 塵外侶:塵世之外的伴侶,指隱居的朋友。

翻譯

岩石洞穴中凝聚着紫色的煙霧,空曠的山澗懸掛着鐘乳石。 背陰的山崖上,風中傳來泉水的聲音,整日裏彷彿飄灑着細雨。 靠近流水的地方建有簡樸的修行屋舍,即使在六月天也感覺不到炎熱。 修道之人在這裏修煉清淨無爲之道,恰好與高僧爲鄰。 他們已經忘記了污垢與潔淨的區別,誰還會在意捨棄和獲取。 遠離了世間的一切虛幻現象,與白雲爲伴,日子過得清靜自在。 何時能夠辭別世俗之人,來這裏成爲隱居的朋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居山林的清幽景象,通過「石室凝紫煙」、「空澗懸石乳」等意象,展現了山中的神祕與寧靜。詩中「道人養清虛,適與高僧處」表達了修道者追求心靈清淨、遠離塵囂的生活態度。尾聯「何當謝時人,來作塵外侶」則抒發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李德

明初廣東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薦至京師,授洛陽長史,遷濟南、西安二府幕,改廣西義寧教諭,在職振興文教。好爲詩,晚年究洛閩之學。後人輯其詩,與黃哲、王佐、趙介爲《廣州四先生集》。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