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公勉赴沁水教諭

· 貝瓊
清商隕一葉,白下未知秋。 倦鳥息高蔭,潛魚依弱流。 君子方北首,山河阻且脩。 歲久衣盡緇,驅車良未休。 我無雙明璫,何以結綢繆。 悵焉隔千里,白雲空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商:秋風。
  • :落下。
  • 白下:地名,今南京。
  • 倦鳥:疲倦的鳥。
  • 高蔭:高大的樹蔭。
  • 潛魚:潛藏的魚。
  • 弱流:微弱的流水。
  • 北首:向北行。
  • 阻且脩:阻隔且遙遠。
  • :黑色。
  • 雙明璫:成對的明亮耳飾,比喻珍貴的禮物。
  • 綢繆:纏綿,比喻深厚的情誼。
  • 悵焉:惆悵的樣子。
  • :相隔。
  • 白雲空悠悠:白雲自由飄蕩,形容心情的空曠和悠遠。

翻譯

秋風已吹落一片葉子,但在南京還不知道秋天已經來臨。疲倦的鳥兒在高大的樹蔭下休息,潛藏的魚兒依偎在微弱的流水旁。君子正向北行,山河阻隔且遙遠。歲月久遠,衣服都已變黑,驅車前行也未曾停歇。我沒有珍貴的禮物,如何能表達深厚的情誼。惆悵地相隔千里,只能望着白雲自由飄蕩,心情空曠而悠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秋風落葉、倦鳥潛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北行遠方的思念與不捨。詩中「清商隕一葉」寓意着季節的更替,而「白下未知秋」則暗示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後文通過對「北首」、「阻且脩」等詞語的運用,強化了友人旅途的艱辛與遙遠。結尾的「悵焉隔千里,白雲空悠悠」則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無法相見的無奈,白雲的意象更是增添了詩意的深遠與空靈。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